Crypto x AI:2025年十大前沿趨勢展望
作者:Archetype來源:X,@archetypevc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1.智能體間交互
Blockchain的透明性和可組合性使其成為智能體間互動的理想基底。在這種場景下,由不同實體為不同目的開發的智能體可以無縫地相互交互。目前,智能體之間已經出現了許多實驗性應用,如智能體間的資金轉移、聯合推出Tokens等。我們期待看到智能體間互動如何進一步擴展,包括創造全新的應用領域(例如,由智能體互動驅動的新社交場景),以及改善當前繁瑣的企業工作流程,例如平臺認證與驗證、小額支付、跨平臺工作流程集成等。
—Danny,Katie,Aadharsh,Dmitriy
在上一類別中,智能體本身即產品,而在這里,智能體可以作為產品的補充。在注意力經濟中,持續不斷地產出引人入勝的內容對任何想法、產品或公司的成功都至關重要。生成式/智能體內容是團隊可用來建立可擴展的24/7內容生產管道的強大工具。這一領域的發展受到了圍繞“什么區別于迷因幣和智能體”的討論推動。即便目前的迷因幣尚未嚴格意義上“智能化”,智能體也已成為其獲取分發渠道的重要工具。
另一個例子是,游戲要想維持用戶的參與度,通常需要變得更加動態。創造游戲動態性的一種經典方法是培育用戶生成內容;而純粹生成式內容(包括游戲內物品、NPC甚至完全生成的游戲關卡)很可能是這種演變的下一個階段。我們好奇在2025年,傳統分發策略的邊界能通過智能體的能力被拓展到何種程度。
—Katie5.下一代藝術工具/平臺
2024年,我們推出了INCONVERSATIONWITH,這是一個與音樂、視覺藝術、設計、策展等領域的加密藝術家進行訪談的系列節目。今年的訪談讓我觀察到一個關鍵點:對加密技術感興趣的藝術家往往也對前沿技術有廣泛興趣,并傾向于讓這些技術成為他們創作實踐的核心或美學重點,例如AR/VR物件、基于代碼的藝術以及現場編碼等。
生成式藝術長期以來與Blockchain有著天然的協同效應,這也使其成為AI藝術的潛在載體變得更加清晰。在傳統的藝術展示平臺上,展示和呈現這些藝術媒介極其困難。ArtBlocks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展示了未來如何利用Blockchain呈現、存儲、貨幣化和保護數字藝術作品——同時改善了藝術家和觀眾的整體體驗。
除了展示之外,AI工具甚至擴展了普通人創造藝術的能力。我們期待看到Blockchain在2025年如何進一步擴展或支持這些工具,賦能藝術創作者與愛好者。
—Katie6.數據市場
自CliveHumby在20年前提出“數據是新的石油”以來,各大公司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來壟斷和變現用戶數據。如今,用戶已經意識到,他們的數據是這些市值數十億美元公司賴以建立的基礎,但他們對數據的控制權微乎其微,幾乎無法分享這些數據所創造的利潤。隨著強大AI模型的加速發展,這種緊張關系變得愈發關鍵。如果說數據市場的一部分機會在于減少用戶數據剝削,另一部分則是解決數據供給短缺的問題,因為越來越強大的AI模型正逐漸耗盡互聯網上易獲取的數據資源,迫切需要新的數據來源。
關于如何利用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將數據的控制權歸還給用戶這一問題,設計空間非常廣闊,亟需在多個領域找到創新解決方案。其中一些最迫切的挑戰包括:
數據的存儲位置及隱私保護(在存儲、傳輸和計算過程中)
如何客觀地評估、篩選和衡量數據質量
用于數據歸屬與變現的機制(尤其是在推斷結果后將價值回溯到源頭)
在多樣化模型生態系統中,如何編排或檢索數據。
關于解決數據供給瓶頸,關鍵不僅僅是用Tokens復制現有的數據標注平臺(如ScaleAI),而是理解我們可以如何通過技術優勢打造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在規模、質量,還是在激勵機制上更勝一籌,以產生高價值的數據產品。尤其在需求端主要來自Web2AI的背景下,思考如何將智能合約執行的機制與傳統的服務水平協議(SLAs)及工具相結合,是值得關注的重要領域。
—Danny
AI智能體在鏈上自主交易的應用是當前最具現實潛力的用例之一。然而,過去12-16個月圍繞“意圖”“智能體行為”“智能體意圖”“求解器”“智能體求解器”等概念,存在很多模糊的定義,尤其是與近年來傳統**“交易機器人”**的開發如何區分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12個月里,我們期待看到更先進的語言系統與不同的數據類型及神經網絡架構結合,推動整體設計空間的進步。
智能體是否會使用當前的鏈上系統進行交易,還是會開發自己的工具/方法?
大型語言模型(LLMs)是否會繼續作為這些智能體交易系統的后端,或者會有完全不同的系統出現?
在用戶界面層面,用戶是否會開始使用自然語言進行交易?
長期以來的“錢包即瀏覽器”這一假設是否會最終實現?
這些問題都將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Danny,Katie,Aadharsh,Dmitriy